查看原文
其他

硅谷:以“技术洞见”发展的创新产业体系

2017-06-15 战略前沿技术

来源:西财智库(ID:SWUFE-INSTITUTION)

【编者按】 美国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法律体系?社会制度?军队战力?抑或美元的世界结算货币主导地位?还是其俯瞰全球的人才实力?笔者认为,美国的核心竞争力是上述若干要素之总和,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却集中凝练在其优质的大学资源中。而大学实力的逻辑延伸是美国“笑傲江湖”的创新实力,也是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美国大学之大乃其大国之大渊薮。2017年四、五月间,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与成都高新区成立课题联合调研小组走进美国大学和硅谷,采其创新之薇、摘其智慧之芒,以飨读者。

谈硅谷的产业不能局限于谈论硅谷当前有多少巨量企业,以及其每年所创造天文数字一般的产值,或者从管理之道窥视其存在、发展和可持续创新的本质。就硅谷或湾区(Bay Area)而言,Industry一词在西方的表达体系里是“工业”,而“产业”一词更多出现在东方的表达体系中,却隐含着完全不同的哲学思想。美国人在经济领域更加信奉哈耶克或者弗里德曼提出来的完全市场理论,即古典供给主义那一套,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只有在战争或者经济危机时才会被提出来,平日里政府负责好执法、维护市场秩序、完善城市或乡村空间规划、修路筑桥、车辆审核等,总而言之给纳税人做好服务就行。而美国的工业体系或者湾区的工业体系是由一个个大小各异、形态各异的公司所组成,这些企业的成长壮大或者衰退消亡都是按照市场生存法则进行,资源的配置方式完全按照市场的逻辑和技术演变的逻辑运转,政府对工业体系或者对市场的最大干预都集中在税收领域从而形成制度的干预。硅谷是世界上最高层次的人才扎堆的地方,这些聪明绝顶的人才在这里激烈竞争也携手合作,人不甘于平庸,他们要用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扎实的技术实力去描绘他们的人生,因此企业就了有发展的内生动力。而且天才的人本身是不屑于让钱作为其人生的价值尺度,货币只是一种数字,只有创投机构在估值或者获取回报的时候才会关注这些财务的数据。

技术本身就具有价值,顶尖的人才以技术、以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发展效率为标准相互竞技,技术在怎样的段位就有相应的价值进行匹配,人的价值也一样。埃里克.施密特就在《重新定义公司》一书中写道谷歌的两位创始人就曾提道:“谷歌几乎所有的成功产品都是由坚实的技术洞见作为基础的,而那些不尽如人意的产品则大多缺少技术洞见的支持。”很难想象,类似谷歌这样的伟大公司竟然很少做市场调查,也极少做竞争者分析,除了几位创始人和高级董事几乎没人讨论长远战略规划的问题。从上到下,大家关注的关键点只有技术洞见、可实现的技术、功能和产品。在任何一个新技术或产品计划被提出时,所有人都会习惯性提问:创造这些新功能、新产品或是新平台,其背后的技术洞见(Technique Insight)是什么?

所谓技术洞见是指:将创新的方式应用于科技研发或设计,以使得生产成本的显著降低或产品功能和适用性的大幅提升。依靠技术洞见生产出的产品,可以与同类竞争产品拉开显著差距,且无需大肆宣传也能让消费者感受独一无二的魅力。

从技术洞见的标准来看,很少有技术洞见可以信手拈来,绝大多数情况下,技术洞见都来之不易;一心想挣快钱的公司绝不会费力不讨好的去寻求技术洞见,多数企业也不愿意以技术洞见作为企业战略的基础,而是运用传统MBA模式依据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企业最利条件来做决策,并利用最有利条件扩张到邻近市场。当然,如果企业已经足够成熟,技术和产品迭代也遭遇瓶颈,传统管理工具是行之有效的。但以科技和产品迭代为基础的公司仅仅依靠优化财务表单或削减成本等传统手段绝对无法引领市场,也会与最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擦肩而过。创新或者寻求技术洞见对大多数企业家来说都是痛苦的过程,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才和资源的投入,也需要面对更多不确定性的未来,相比较而言,将企业高层送到MBA课堂上要容易得多。但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何真实生活中,以技术洞见为决策依据的独角兽公司十分难寻,但平庸的企业却随处可见。

但硅谷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这里绝大多数叫得上名或叫不出名的科技公司都以技术洞见作为其决策、发展最重要的依据;类似英特尔、谷歌、IBM、Facebook等已经成为行业龙头的跨国企业如此,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也是如此。“以技术洞见作为驱动要素的初创企业成为独角兽公司的几率比依赖其他资源和竞争优势的企业要高得多。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美国高科技互联网企业的原则大相径庭,用基于技术洞见的创新方式解决重大难题,优化规模而非收入,让能影响每个人的优秀产品带动市场增长,时至今日,这些原则仍是互联网时代企业成功的基本指南。”谷歌前任CEO埃里克.施密特这样写道。


1.人工智能——趋之若鹜的技术洞见与突飞猛进的英伟达



5月11日,英伟达(NVDIA)CEO黄仁勋发布了一款针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雄心勃勃的新处理器:Tesla V100。作为全球最大的图形芯片和AI芯片厂商,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英伟达在加州圣何塞举行GPU技术大会,并发布了上述产品。

Tesla V100是针对深度学习而打造,Tensor性能可达每秒120万亿次浮点运算。它能够每秒传输300GB的数据,速度相当于时下其它处理器的20倍。该芯片针对深度学习训练的Tensor浮点运算性能达到去年发布的Pascal处理器的12倍。

黄仁勋指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研究大约5年前开始带来成果,那个时候研究人员开始利用图形处理器(GPU)来处理数据,同时利用它们来快速训练神经网络。自那时起,深度学习技术呈现加速发展。今年,英伟达打算培训10万个开发者使用该项技术。

图1 英伟达位于加州圣克拉拉(Santa Clara)的总部大楼

黄仁勋在1993年创办英伟达时曾给一位市场分析师打电话,想了解对自己准备在图形芯片领域创业的建议。这位叫乔恩的分析师后来回忆说:“当时黄仁勋还专门打电话,咨询关于图形芯片市场与未来的走势,我告诉他,这个市场还没起步且已经乱成一团了,现在已经有将近30家公司,你最好别干这个。”但英伟达还是根据自己的技术洞见,毅然闯入了图形芯片市场并选择了当时并不被人看好的正方形成像技术;重视芯片的多功能性,因此选择了集成游戏手柄、声卡等多重功能的思路。但第一款产品并不成功,而且花光了筹措来的第一笔投资,黄仁勋只得劝非核心的员工离职,并许诺将来公司情况好转了,再聘他们回来。公司的规模也从100多人,一下子变成30多人。在危难时刻,世嘉游戏公司的700万美元订金支撑黄仁勋等到了属于GPU的时代,结合微软Win95的功能特点,英伟达在1999年推出全新架构的显示芯片率先将显示芯片业带入GPU时代。从2010年左右,黄仁勋就预见了人工智能(AI)时代即将到来,并认为AI和深度学习的迅速发展,GPU对处理复杂运算拥有天然的优势,这也将把英伟达推向人工智能市场的前沿。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了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尤其是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与世界顶级围棋职业选手李世石、柯杰等围棋高手的人机大战,引起了全球关注。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360亿美元,人工智能将成为IT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部分,或引领继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如今英特尔、谷歌、微软、思科、AMD等科技巨头都在研发人工智能芯片,竞争日趋激烈,但英伟达却率先让人工智能的商业价值落地。当前,基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计算系统解决方案极大推动了英伟达在语音识别、机器视觉、虚拟助手、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发展。在无人车领域,英伟达和包括丰田、特斯拉、奥迪、博世在内的汽车企业广泛合作,并且已经销售了大量硬件给特斯拉等车企。未来,丰田将采用英伟达自主研发,每秒能达到30万亿次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平台来开发其无人驾驶汽车。黄仁勋预测,英伟达如果始终能够提供最好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就有希望赢得大多数生意,GPU终究会成为每个用户的标配。

图2 英伟达基于图像处理芯片技术和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无人驾驶计算平台

数据显示,英伟达2017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8%,其总市值已超过750亿美元,业绩暴涨源于其数据中心GPU业务增长强劲,第一财季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翻倍至4.09亿美元。受利好消息影响,5月11日,英伟达的股价大涨17.83%,近期股价连番刷新历史新高。2016年全年,英伟达股价大幅上涨300%。

埃隆.的XSPACE与TESLA:用造火箭的方法造汽车,用造汽车的方法造火箭——本质思考(Principle Thinking):道生一、一生三、三生万物的关键

说到硅谷的工业体系,埃隆.马斯克是个不可以忽略的人物,因为他在短短20年的时间内,凭一己之力就创造了一个涵盖互联网、交通、汽车制造、航空、新能源和环保等领域的工业体系。1995年,物理系毕业生马斯克被当时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网景Netscape拒绝后,和好朋友Kimbal一同创办了基于地理信息的美食分享网站Zip2(类似大众点评)。4年后,Zip2被康柏(Compaq)以3亿美元收购,马斯克个人收获2000万美元。马斯克马上把卖掉Zip2获得的收入投入到在线支付领域,和彼得.蒂尔(Peter Thiel)和马科斯.列文治(Max Levchin)一同创立了Paypal,并成为了Paypal牛人帮成员之一。天才扎堆的好处是Paypal在在线支付领域很快就形成了绝对的技术领先地位,但问题是当意见不统一时,几乎不可能达成一致。随着Paypal的成长,马斯克越来越感受到天才扎堆且拥有平等控制权时,彼此之间不再是互补而是羁绊。当2002年,Ebay以15亿美元完成Paypal的收购后,马斯克毅然选择套现1.8亿美元,并开始下一段的冒险之旅。彼得.蒂尔随后也离开Paypal,摇身一变成为投资人。

埃隆马斯克的兴趣从来不是赚钱,而是当一个实用至上的物理学家。2002年下半年,马斯克和一帮厌倦NASA缓慢官僚制度的火箭专家开始创业,创办SpaceX开始了他最疯狂的冒险之旅。资深硅谷科技记者阿什利.万斯在《硅谷钢铁侠》一书中写道:“马斯克是狂热的太空迷,对太空思考越多,马斯克越意识到探索的重要意义。他感觉大众好像已经丧失了对未来、对太空的雄心和希望。人们可能会觉得探索太空是一件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因此马斯克遭受了很多流言蜚语甚至是侮辱,但马斯克毅然非常真诚地思考太空旅行这件事情。他希望激发大众的兴趣,重拾对科学、探险和技术创新的热情。”在对火箭发射技术进行深刻研究后,马斯克和团队认为火箭发射和回收并没有想象复杂和昂贵,因此SpaceX开始着眼于廉价的火箭发射技术,让发射火箭也可回收重复使用,而最终目标是移民火星。2004年,SpaceX正在技术攻坚之时,打通“任督二脉”的马斯克投资创立特斯拉,开始做电动汽车。马斯克不理会什么叫“创业者要专注”,也用实际行动反驳了这一点。马斯克坚信电动汽车是汽车业的未来,而自己是这个格局转变的推进人,对于造车这件事情,马斯克虽然从未尝试过正如同他从未尝试过造火箭一样,他从车的本质出发认为电动汽车就是“车架+电池+电机”,传统汽车的阀门、进排气等复杂的系统统统可以去掉,并且性能更加优异。特斯拉的策略分为三步走:1、超高性能酷炫但是受众小的电动跑车Tesla Roadsturb);2、高性能的中等汽车Tesla Model S 和 SUV Model X);3、大众化的经济型电动汽车 Tesla Model 3。2006年,马斯克的兄弟创立太阳城公司(Solar City),用太阳能来解决美国普通家庭的能源问题。马斯克非常认可这种理念,并投资成为太阳城的最大股东。2008年,SpaceX终于造出火箭,试射了三次,可惜在到达轨道前皆爆炸。此时,SpaceX的资金只够支持最后试射两次。同期的特斯拉也进展不顺,路测版本迟迟未能面世,有人认为特斯拉将是2007年度最失败的科技公司。2008年的经济危机几乎将马斯克推到失败的最边缘。这里借用他在Ask me anything里的不过坚持的人生总会有回报,2008年下半年,SpaceX的第四次发射成功,火箭完美地把目标送入轨道从而获得了NASA12亿美元的订单。之后SpaceX的20余次发射皆成功,且具备能力将飞行器发布到指定轨道并在使用完后将其返回。SpaceX成为继美俄中三个大国之后的第四个可以发射和回收航天飞行器的组织。随后特斯拉的两款产品Model S和Model X受到全球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并一举占据了高端电动汽车市场最大份额。同期,太阳城上市,市值一度超过6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研发企业之一。2015年理论时速超过1200公里每小时的Hyperloop开始轨道测试,“超级高铁”在理论和实验获得成功,一种全新的公共交通方式开始成为现实。

图3 SpaceX大楼外景

很多人惊讶于马斯克可以同时参与到如此多创新研究领域并取得成功,而其中任何一项都是很多人穷其一生而无法实现的梦想。马斯克坦言自己最基础的思维模式是First principle thinking,即本质思考。他认为按照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中,任何事物在抓住了它的本质构成和基本逻辑后,就可以以之为出发点向前推导,通过假设+科学实验的方式去验证其可行性,如可行就进一步去探索未知和创造未知,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三、三生万物的密码所在。


2.创新生态体系——伟大产业的孕育土壤



从数据上看,美国湾区拥有仅次于纽约全美第二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2016年旧金山湾区创造的GDP总量高达7585亿美金,高于全球排名17位的经济体总量。硅谷之所以出类拔萃就在于在这里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以技术洞见为创新基点,以持续突破(disruptive breakthrough)与创新为驱动的高科技公司。在这些公司背后,总能发现卓越的人物,乔布斯、拉里.佩奇、埃隆.马斯克、扎克伯格、黄仁勋等。这些全世界最聪明的头脑从美国东部、南非、中国台湾、拉美等地区都集中在了湾区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了如此多的顶尖人才都来到了同一个地方?是优渥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是斯坦福、伯克利等顶尖高校?还是便利成熟的生活环境?抑或完备的法律体系?笔者认为兼而有之,但最关键的是硅谷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评估、技术价值可交易体系;当创新者研发出新的技术或产品时,区域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可按照一套相对成熟的标准迅速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新技术、新项目和新产品进行价值预估,并完成考察投资,即“千里马”、“伯乐”都容易找到。硅谷风投机构的主要合伙人大部分都是成熟创业者,通过创业实现财务增值后,转身成为了创业投资者,如Paypal的彼得.蒂尔是“创而优则投”的典型人物,而且各家风投机构都有专业的投资领域和专业方向。对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创业者而言,可以更加专注地去思考技术、产品的优化和突破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专业风投在身边”让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的融资效率和融资成本都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加具备优势。

此外,在硅谷除了斯坦福和伯克利这样培养顶尖科学家、高级工程师和领导者的顶尖高校,硅谷还聚集了一批以就业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导的大学,如索菲亚大学、圣何塞大学和加州科技大学等。如2011年才成立的加州科技大学当前每年就培养50个计算机专业的技能型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一毕业就能在硅谷的科技公司找到合适的岗位,“公司里既要有总设计师,也要有程序员,我们就专注于培养程序员。”该校华人校长Glen.Qin说道。索菲亚大学联合创始人Henry则认为其学校就是要“缩短从课堂到工作岗位之间1.5公里的距离。”这样相对完整的人才链让全球的创业者来到硅谷后都能很便捷的找到所必需的技能型人才,基本上招来即能上手。

总而言之,人才是产业的基石,但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生态体系能让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和企业都发展的更轻松一些。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